一、今日学了啥?
- 三级模式:内模式(物理层)定义数据存储结构,概念模式(逻辑层)描述全局逻辑结构,外模式(视图层)提供用户可见的局部数据视图。
- 两级映射:外模式-概念模式映射确保逻辑独立性(模式变化不影响用户视图),概念模式-内模式映射确保物理独立性(存储结构变化不影响逻辑结构)。
- 视图特性:视图是虚表(仅保存查询定义),提供数据安全性和逻辑独立性;物化视图则实际存储数据并随基表更新同步。
二、重点/要记住的!
-
数据: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,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,种类包括文本、图形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等
-
数据库(DB):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,有组织的、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
-
数据库的基本特征
- 数据结构化
- 共享性高
- 冗余度低
- 数据独立性强
- 可扩展性好
-
数据库系统(DBS):采用了数据技术,有组织地、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,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系统。其由下面四个部分组成:
- 数据库(统一管理、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、有组织的相关数据集合)
- 硬件(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数据所需的外部设备)
- 软件(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)
- 人员(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人员、应用程序员、最终用户、数据库管理员DBA)
-
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:实现对共享数据有效的组织、管理和存取。包括数据定义、数据库操作、数据库运行管理、数据的存储管理、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
-
数据库三级模式两级映射
-
三级模式
-
内模式(物理层)
- 内模式 ≠ 存储文件本身,而是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(如存储结构、存取路径)
- 关键特性:物理独立性实现基础,对开发人员透明
-
概念模式(逻辑层):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(如表结构定义)
- 基本表 = 概念模式载体,但物理存储需通过内模式映射实现
- 关键特性:逻辑独立性实现基础,面向DBA/开发人员
- 外模式(视图层):用户可见的局部数据视图(视图的本质)
- 视图 ≠ 查询结果表,本质是预定义的查询逻辑(虚表)
- 关键特性:实现数据安全性控制(如隐藏敏感字段)
-
-
二级映射机制
- 外模式-概念模式映射:定义视图与基本表的对应关系,保证逻辑独立性(模式变化不影响外模式)
- 概念模式-内模式映射:定义逻辑记录与物理存储的转换规则,保证物理独立性(存储结构变化不影响逻辑结构)
-
-
关系的三种类型
- 基本关系(基本表/基表):实际存在的表,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
- 查询表:查询结果对应的表
- 视图表:由基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,本身不独立存储,数据库只存放其定义,常称为虚表
-
数据库视图:虚拟表(逻辑上的表),其内容由查询定义(仅保存 SQL 查询语句),同真实的表一样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,但没有真正存储这些数据,而是通过查询原始表动态生成所需要的数据
-
视图的优点
- 简化用户操作
- 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
- 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
- 视图可以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
-
物化视图:区分于传统意义上虚拟视图,是实体化视图,其本身会存储数据,同时当原始表中的数据更新时,物化视图也会更新
三、今天的小收获/卡住的地方
暂不涉及
四、明天学啥?
明天学习分布式数据库
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,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。
愿你我共同进步!
来源链接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yangor/p/19029285
© 版权声明
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于网络,仅供学习与参考,请勿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(转载者)自己承担!
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3500663466#qq.com(#换@)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站数据。
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联系3500663466#qq.com(#换@)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站数据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